2018年11月30日星期五

始于缓解寂寥的漂流瓶,最终还是输给了色情

这么多年了,我还在做通讯工具。这让我相信一个宿命,每一个不善沟通的孩子都有强大的帮助别人沟通的内在力量。

张小龙多年前在饭否上的独白,是他所设计的产品的深刻注解。漂流瓶也是其中一项指向人性的产品。

▲ 张小龙,图片来自腾讯科技

漂流瓶最开始是 QQ 邮箱 2010 年上线的一个小应用,不少「上网冲浪」的 80、90 后用户也曾经在瓶子里塞入自己的心事,收获来自陌生人「淡如水」的友谊;而「捞瓶子」也充满了未知的兴奋。

这种非即时的通讯功能满足了人们对倾诉和匿名社交的需求,是 QQ 邮箱当时其中一个最受欢迎的功能。但是,正如张小龙援引凯文·凯利《失控》中观点剖析

应用放上去后就有了自己的生命,会与海量用户互动,最后会形成什么样的互动结果和群体效应是我们不能控制的。

如今,早已经随着通讯主力产品改变而延伸到微信上的漂流瓶功能,还是被色情打下了。

微信派昨晚发文公告,表示「经用户投诉与媒体报道,我们发现仍然存在用户利用漂流瓶等功能发布色情内容或色情招嫖广告的情况。对此,微信团队进行了专项清理,并将暂时下线微信漂流瓶和 QQ 邮箱漂流瓶相关服务。」

漂流瓶的色情产业链

▲ 图片来自智友论坛

微信对漂流瓶功能的暂停整治,其实并非毫无征兆。11 月,《中国青年报》曾针对漂流瓶上的「色情秘密」发布了两篇相关报道

据《中青报》记者测试,当将微信账户的性别设置为男性时,4 天捡的 25 个漂流瓶里,有 7 个都是色情广告。通过扫码入群,违规商户鼓励群友拉好友入群以「免费看片」,为传播带来了裂变效果。同时,这些群也会提供付费色情影片。

也有色情广告群在发展到一定规模时,转而改为「赌博群」,用于另一种非法运营。

这些群的寿命通常因举报而短暂,所以「群秘」经常会发新群二维码,转移阵地。

与此同时,为了「发展生意」,这些商户也在网络上发展出一套成熟的「抛漂流瓶」兼职培训系统,其中不少参与应聘的人都是在校大学生。

据记者调查,这些「发广告」的兼职工作常藏于各种以找兼职为由建立的微信和 QQ 群中。

应聘者需将微信账号的性别改为女性,在晚上 10 点开始「扔瓶子」,并根据一份经过特别筛选,充满性暗示的「漂流瓶高回复话术」来和陌生人打招呼,再抛出相应超链接和入群二维码。

就和在色情群里一样,兼职群的管理员同样鼓励在职兼职去「拉下线」:每支付给下线的 0.11 元,拉新的上线将获得提成 4 分钱,能「躺着挣钱」。

而这个产业链的发展,除了是网络色情的需求外,还有违法成本低的因素。管理者们常对兼职说,即便是被举报,最坏的情况也只是禁用漂流瓶功能,不会被封禁账号。

最后一根稻草:「雇佣兵」色情欺诈

▲ 图片来自 WallHere

也说不清是用户的需求在趋生产业链,还是产业链在反向培养的用户需求,但用漂流瓶找色情内容成为了不少男性用户的共识。有人更是找到套路利用陌生人的同情来进行色情诈骗。

当官方公布暂停漂流瓶功能,各个社交媒体上的相应评论区上都出现了和「雇佣兵」相关的评论。

网络上普遍认为「雇佣兵」的梗来自于百度贴吧中的「抗压吧」,一个「电竞爱好者集聚地」。缘起有一个用户在玩漂流瓶时假装自己在叙利亚当雇佣兵,并声称自己明天就要上战场,很可能回不来,以博取对方同情,最终骗取对方裸照。

现在在贴吧里,甚至还有网友贴出新聊天记录,将「雇佣兵」身份改造成寂寞的宇航员了。

经过几天的发酵,这个梗传得越来越广,并有几个不同版本的聊天记录流出,同时也将漂流瓶推上了风口浪尖。从关键词「雇佣兵」的百度指数可以看出,事件在本周快速发酵升温,很有可能直接促成了这次微信的决策。

解救孤独的产品最后都逃不过色情的魔掌?

▲ 图片来自绘艺素材网

今天,「微信暂停漂流瓶功能」这个话题已经毫无意外地爬上了微博热搜。

在该话题下的讨论里,有不少老网友对此感到忧伤,因为这个功能上曾经也有友善的人,会留下语音消息说「不管你现在是什么心情,请你听到这个语音也开心起来。」也有网友分享,自己和另一半就是在玩漂流瓶认识的,现在都已经结婚了。

同时,也有不少网友表示「漂流瓶早已失去了原有初衷,充斥着乱七八糟的内容」。更有甚者认为除了漂流瓶,「附近的人」这个微信功能也应该关闭,因为那也成了充满色情内容的地方。

因具有匿名性和私密性,大部分互联网社交产品似乎都难逃色情的困局,甚至连文艺系的豆瓣也曾被色情问题困扰

最开始的豆瓣上,满满是以共同喜爱的书籍、电影和音乐等爱好为主题进行讨论和交流的用户。但上线两年后,豆瓣用户数突破百万基数,平台上也逐渐出现了各种「勾搭」,成为了不少网友心目中的「约炮圣地」。

如果说豆瓣这种以爱好讨论为线索的交友门槛高,那陌陌这个明确以陌生人交友为目的产品成为更便利直接的「约炮神器」也是理所当然。

原本,微信主导熟人社交,算不上是色情文化的沃土,但「漂流瓶」和「附近的人」却又是这个产品中陌生人社交的补充,因此也在匿名的语境和庞大用户基数的触动下成为了色情内容发展的渠道。

现在,微信对外公告对漂流瓶的功能只是「暂停」,而不是「永久终止」。这意味着未来,这个原本仍带有一定情怀的产品还有回归的机会,当然,会带着更严格的管制。但在那个情况下,它对用户仍然会有吸引力吗?

要知道,我们现在已经不是千禧年初期社交匮乏的时代了,打开 App Store 或其它应用商店,成千上万个社交 app 正在寻找各种独特角度为我们找陌生人朋友。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from 爱范儿 https://ift.tt/2BKVeR4
via IFTTT

10 年后,汽车就是移动的红灯区

越来越多人热衷于在路上高潮。

《The Journal of Sex Research》杂志中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 60% 的美国人会在汽车上发生性行为。因其户外的敏感性、环境的半隐蔽性,加上对道德感的刺激比较强烈,汽车吸引了大批年轻男女在里面翻云覆雨。

而这份狂热,可能会在未来井喷。

最近英国索立大学和牛津大学共同研究的「自驾车和城市旅游的未来」论文中,提出了一个令人咋舌的观点:

无人车普及后,「车震」将会更加自然常见,移动性交易也会随之兴起。

但这样的预见其实并不难理解。

当人们的车会自动驾驶了,双手不再受车盘限制,再加上车内空间更加宽敞,场所更加舒适,再没什么顾虑能克制他们释放自我,用激情与速度上演爱情动作片。

机器解放了司机,司机解放了天性,成了真正的「司机」。

▲ 图片来自:huffingtonpost

不仅是私人的性行为的增加,主导该项研究的 Scott Cohen 还表示:

这也会改变和性有关的产业。法规允许无人车快速发展并上路后,在性交易本来就合法的地方,我们会看到这两者很快就融合在一起。

可以想象,无人车的成本变得低价,场所又变得便捷后,酒店的钟点房会被大量抢占生意,荷兰、新西兰、内华达州这些性交易合法的地方,可能会出现一个个移动的红灯区。

▲ 图片来自:xwn / iStock,Genestro / iStock

无人车:新的私人空间

在一辆手动行驶的汽车里,单一的驾驶行为容易让司机觉得无聊或疲倦,因此更多车内娱乐设备诸如收音机、播放器等产生,性爱也是其中一种释放方式。但人们想在车上进行亲密行为,意味着面对出现重大事故的风险,性工作者若在这种半公共场合进行活动,大部分地区会受到严厉的法律处罚。

一旦司机的功能被取代,无人车就变成了新的移动私人空间。

这个连接家与外界的地方,会成为除房间以外的第二大私人领地。原本不能与驾驶共行的个人行为,都将在这个相对隐私和舒适的空间里得到自如的伸展。但不用太在意「性」这件事,它本身也是自动驾驶能更好地服务于我们未来生活的一部分。但也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车会变成能满足人们更多层次需求的移动生活空间。

▲ 硅谷初创公司 Drivi.ai 无人车

有一项调查关于「人们在无人驾驶中想做的事情」,投票最靠前的分别是:工作、阅读、视频通话、看电影和吃饭睡觉,基于这些需求,内饰的设计无疑会成为重点。

车内空间变大,意味着不再需要前向座椅、司机、方向盘、制动踏板甚至内燃机,它们会缩小或被虚拟屏幕取代,因此更多空间就可被自由设计。汽车布局很可能从传统三厢式变为古时四轮马车的轿厢样式,原本的同向坐法将转为对坐或围坐。就算人们想「车震」,也不用担心头撞车顶撞到脑震荡了。

▲ 图片来自:weburbanist

人们在车内互动性加强,因此移动办公自然变得更加常见。

全球创新设计公司 IDEO 有一个 WorkOnWheels 的项目,车体就是一个透明的移动办公室吊舱,车内没有了冗余设备,因此有更多空间放置交互式工作台面、可伸缩舱口和磁性锁定的家具,你可以拿出笔记本在桌面上处理事务,也可以带领团队乘坐它前往城市周围的海边进行头脑风暴会议。这些无人车在城市遍布商店,按小时租用,完成你的乘车需求后就会自己回到基地充电。

▲ 图片来自:IDEO

这也预见了移动办公将会从手机端、移动 PC 端,转向车载办公端。

在生活方面,人们不再为了出行而被迫坐在车内,而是拥有了相对私密、自我的空间,因此车内也会打造成更适合情感释放的休闲娱乐空间,配套设施的拓展会让汽车变成你的专属「头等舱」。

▲ 360c自动驾驶概念车

今年 9 月沃尔沃在瑞典展示的 360C 自动驾驶车,呈现了睡眠、移动办公室、起居室和娱乐空间四种车内的丰富场景,在每个场景里,座椅和家具都可旋转调整,且能承载更多样化的功能。车也从单纯的舒适乘坐,上升为「智能化移动座舱」。

▲ 360c自动驾驶概念车

那在这个未来的「私人空间」,我们会有怎样的特别体验?

「车震」只是无人驾驶汽车的冰山一角

拥堵的城市里,汽车就像一个移动监狱,人们大多在里面消耗时间。

「车震」是人们释放荷尔蒙的方式之一,但当自动驾驶普及,乘车不会只满足于如何在这个过程找点新鲜感,以及如何到达目的地这么基本的需求。人们更关心的将是:如何充分利用车内时间,如何尽情享受车内生活。你可做的事情将更丰富,你的时间也会变得更有意义。

Alan N. Shapiro 在《The Car of the Future is a Virtual Reality Game Platform》一文提过:

随着汽车进化,其工具属性作为一种在空间上的运输职能正逐渐弱化,而对于我们「驾驶者」来说,现在主要的感知是时间的流逝,而非空间上的变化,因此(在将来)整个驾驶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电影体验。

▲ 图片来自:Waymo 官网

继手机互联网的「车联网」兴起后,人车路将实现全面的感知、更深度灵活的信息共享。

无人车内各种传感器、人工智能、云数据库的使用,能让它比你更了解你的乘坐需求和目的。汽车变身为家、办公室的延伸空间,睡觉、阅读、看电影这些基本的生理和精神需求会首先被满足,接着就是车内更多增值体验诸如按摩理疗、心率检测等也会被提供,简单的常规治疗或许在车内就能完成。

汽车黑匣子保险公司 Ingenie 的研究发现,从现在到 2045 年,汽车的关键变化将是同步其他领域已经开发的新技术。人们可以使用指纹传感器,虹膜扫描仪或其他生物识别系统代替钥匙,窗户可以通过触摸屏和手势控制激活。未来汽车内可能处处都是屏幕,因此智能交互也将会成为关键体验。

手动触控屏、影音共享全面屏具备的智能车脑、手势控制、语音识别等能让人充分体验便捷交互的快感,随着资源配置愈加丰富,共享游戏、车内购物、虚拟智能服务员都不是问题。

▲ BYTON 拜腾发布的无人车内场景

瑞士汽车制造商 Rinspeed 的创始人 Frank M. Rinderknecht 在谈自动驾驶时说道:

这个新的数字空间会诞生全新的生活模式,按需流动将会站主导地位。

随着 VR、AR 技术升级,人们在未来会把大量时间花在虚拟现实环境的活动中。汽车作为一个能让乘客充分拥有真实沉浸感的载体,已经不再局限于汽车本身,而是一个新的新媒体平台、新的虚拟现实游戏/体验平台。

人们可以感受「在路上」体验虚拟游戏,感受演出现场、学习实练课程,也可以完全拟真驾驶世界。汽车在路上行驶能让乘客体会到驾驶感,车内也有一面车载屏幕能让乘客注意真实物理环境,但前方大屏幕的拟真世界可以由你选择,无论是在伦敦街道、阿尔卑斯山还是撒哈拉沙漠,都能最大限度地逼近真实体验感。

▲ 车内虚拟体验,Nick Pugh,2010

对于经常在路上的人来说,无人车可以提供更高端的移动住宿和更个性化的私人旅行。加拿大的 Aprilli 设计工作室提出了一种自动驾驶的移动式客房,将交通与酒店结合在一起,车内有床、工作区和洗手间设施。比起人们在旅行中需要多个转移和登记入住的国内航班或火车旅行,这个旅行电动车能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无限的灵活性。

等到整个城市都用一个智能公路系统运作,系统就能有效调节车流以防止拥堵和事故发生。虽然白天汽车正常行驶,晚上道路就会被睡眠舱淹没,这将让城市设计师重新思考如何处理公共的流动空间,不过对于乘客来说,他们的出行不仅更舒适便捷,而且真正拥有了不被地点限制的自由。

▲Aprilli Design Studio 的自主旅行套房概念

从每个人自身的角度来看,司机的消失也意味着乘客的身份面临转化,人人都将是驾驶员也是乘客。人们可以随时喊车,享受汽车里定制化的服务,如果你有私家车,也能在它闲置时出租给其他乘客,为他们提供更私人化和个性化的体验,在未来的共享经济里获得最大化收益。

▲ 图片来自:Aprilli Design Studio

随着无人车公司近年的迅速崛起,谷歌、福特、丰田都在竞相投资,希望做无人车商业化的先行者。车内体验也成为了设计重心,毕竟这部分空间将在不久后重新定义车辆在人们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而这一天很快就要来了。

硅谷分析师预计不到 10 年内,传统出租车就会逐步淘汰,无人车会完全进入我们的生活。

到时你就可以在无人车上做爱做的事情了。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from 爱范儿 https://ift.tt/2FPxqzB
via IFTTT

退市的《QQ音速》,曾经让马化腾现场秀过操作

继《QQ 宠物》后,腾讯的又一款老古董即将成为历史,这就是《QQ 音速》。

从 2006 年上线至今,十二年弹指一挥间。上周,官方发布了退市公告,宣布《QQ 音速》于公告当日——也就是 2018 年 11 月 22 日,关闭充值和新用户注册。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第一时间关闭了充值和注册,但国内的服务器并不会马上停服,而是要一直持续开放到 2019 年的最后一天,中间罕见地间隔了一年有余。

从某种程度上,这象征着《QQ 音速》对腾讯的特殊意义。

▲ 马化腾的 QQ 也曾点亮过《QQ 音速》的图标,他还会现场 All Combo

与《QQ 宠物》一样,《QQ 音速》退市的消息发布后,不仅在游戏媒体、玩家当中传开,也引起了很多科技、互联网媒体的关注,对这款游戏的回忆实际上已经超出了玩家圈层,融入更大的时代背景。

▲ 科技媒体也在传播着这条消息

▲ 微博下的网友评论怀念

腾讯第一款代理休闲游戏

如今看来,《QQ 音速》在腾讯的众多游戏中绝对算不上热门,但它对腾讯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腾讯游戏是靠代理和休闲类游戏发家的,从时间顺序上来说,它是腾讯第二款代理游戏,也是第一款代理休闲游戏,这个身份尤其特殊

在刚进入游戏市场时,腾讯也和其它厂商一样,想走 MMORPG 这条路,第一款代理游戏是韩国的《凯旋》,但很快就宣告失败,之后腾讯转向自研,《QQ 幻想》起初表现不错,但也没有维持太久。

在 MMO 上连续受挫的腾讯也开始调整游戏业务的走向。按照《腾讯传》中的描述,互娱部负责人任宇昕提出了一个就当时来说 「十分激进的战略思想「,绕开以打怪升级为主题的大型网游主战场,尝试休闲竞技类游戏。作者吴晓波评价这个转变是」 决定性「的,我们从结果看,这一转型的确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影响了腾讯游戏的发展。

当时腾讯旗下休闲游戏只有一款在 QQ 游戏大厅上架的《QQ 堂》,虽然热度不错,但也深陷抄袭争议和官司风险。在确定这个方向后,腾讯花费不到 30 万美元将韩国 Seed 9 开发、Neowiz 发行的,以音乐结合竞技为特点的休闲网游《R2beat》引进国内,定名《QQ 音速》。

后来腾讯确实凭借休闲竞技游戏在国内市场取得成功,而《QQ 音速》虽然没有后面几款休闲爆款成绩那样出色,当时最高同时在线人数也只有区区 7 万人,但并不能否认它对腾讯游戏的重要意义。腾讯通过《QQ 音速》与 Neowiz 建立关系后,也为后续签约《穿越火线》提供了便利。

新潮网游

与《劲舞团》一样,《QQ 音速》在当时是一款新潮的网游。

《QQ 音速》的框架是一个躲避障碍的竞技游戏,但与一般躲避游戏不同的是,其中的障碍物与音乐节拍息息相关,当你合着音乐的拍子躲避障碍物后,会有一个清脆悦耳的声音附和着节奏响起,并得到一个连击点 「COMBO」,连续 COMBO 时,画面中会有醒目的提示和分数排行变化。

▲ 这一玩法曾令《QQ 音速》入选 WCG 表演项目

▲ 游戏中的装扮

▲ 拼操作,考月亮执照就难倒了不少人

连马化腾也是《QQ 音速》的忠实粉丝,曾在公测倒计时会上大秀操作,整首歌曲 All Combo,惊呆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 珍贵的老照片,马化腾玩《QQ 音速》

当然,很多人玩《QQ 音速》的目的就是为了点亮图标,《QQ 音速》内测阶段即可点亮图标,也是第一个支持点亮图标的独立网游(QQ 堂和棋牌为 QQ 游戏大厅默认安装游戏)。当时谁的 QQ 图标多是很值得炫耀的一件事,单单为了点亮图标,就有无数人心甘情愿在腾讯的产品里驻足和花钱。

▲ 在游研社 app 里,很多玩家也在分享着自己点亮图标的过往

▲ 这位玩家的留言折射了很多人的心境变化

作为新战略思想的第一个产物,《QQ 音速》受到了马化腾的特别关注,也预示着腾讯将对游戏这块市场越加重视。

无论是《QQ 音速》本身,还在腾讯在《QQ 音速》上做出的运营尝试,都对腾讯后续的游戏开发和运营提供了经验。

2006 年,《QQ 音速》推出之时正是 QQ 空间、QQ 秀最火爆的时期,QQ 空间当时出了小窝空间装扮,《QQ 音速》也顺势推出了小窝,玩家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多人互动,聊天,这个设定乃至游戏本身很受欢迎的轮滑模式,都被之后的《QQ 飞车》所引入。

▲ 《QQ 音速》小窝

除了善于 「借鉴 」,社区性一直是腾讯系产品的标志。QQ 家族等游戏与社交的融合在《QQ 音速》上也得到很多尝试,在之后的游戏里出现越来越多的花样。

又如,付费音乐包是近两年在 QQ 音乐等 app 上非常流行的东西,但早在 2006 年就已经在《QQ 音速》上有出现,各种音乐包的推出为游戏带来了丰富的音乐补丁,也增加了游戏对明星粉丝的吸引力。

▲ 《QQ 音速》音乐包

▲ 天使套装的合成在现在看来也是一个相当完善的留住用户和商业化的套路

不难看出,扮演先行者和试验品角色的《QQ 音速》,对于腾讯的最大价值莫过于其带来的休闲网游本地化、以及产品运营等方面的一系列经验和方法,腾讯能成为目前国内用户最多和最赚钱的游戏厂商,离不开这些铺垫和尝试。

走向没落

在 2007~2008 年,腾讯集中代理和自研了《穿越火线》《QQ 炫舞》《QQ 飞车》一系列竞技类型的网游,个个都成为爆款。2009 年 Q2,腾讯反超盛大坐上国内游戏界头把交椅,从此笑傲江湖,而这一切的开端,《QQ 音速》却一步步的走向没落。

从腾讯内部角度来看,在其它休闲游戏强势崛起成为创收主力后,相对的《QQ 音速》获得的支持和资源也越来越少。

当然,《QQ 音速》在后续迭代中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和弊端,造成游戏生命力的衰退。

《QQ 音速》在更新中加入了太多花哨的附加系统,游戏系统变得十分臃肿,更重要是冲淡了游戏原本的面貌和特点。比如 2010 年跟风《QQ 炫舞》推出的竞舞模式,2012 年主打经营装扮的 Q 萌庄园,而不是围绕核心体验去做新东西。2014 年,《QQ 音速》虽然推出回归本质的 20 人竞速模式,但玩家发现游戏中也已经很难组到人了——当时作为游戏主力的 80、90 后已经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

▲ V3.0 版本竞舞模式

▲ V4.0 版本庄园模式

过剩的社交功能,用玩家的话说就是让游戏从竞技游戏变成婚恋交友平台,虽然社交对于圈住用户很有帮助,但中后期呈现出的弊端就是为了社交而游戏,一个人弃坑,往往就引发一大批玩伴弃坑。

从市场的角度来讲,2007 年后整个网游市场和腾讯游戏都处在产品爆发期,新生代和老玩家都有越来越多新的游戏可以选择。《QQ 音速》也没有得到技术上的升级,比如 800×600 的分辨率一直不曾得到提升,各项素质也越来越落后于时代,最后也只能被慢慢遗忘、抛弃。

QQ 音速 = QQ 罂粟?

说到《QQ 音速》还不得提到一个老生常谈的社会话题,那就是游戏毒品论。

前段时间,一段哭喊声视频让杨永信的网戒中心再度登上热搜。10 年前,央视特别节目《战网魔》播出,让杨永信、网瘾等被广大世人知晓,其中一段旁白说到:

这款叫做《QQ 音速》的游戏,名字有点像罂粟的谐音,不知道研发者有意而为,还是无意中道出了它的一个特性——电子毒品。

接受采访的盟友说:「这个《QQ 音速》就是电脑的毒品,别看它是一个游戏,但在网络上它就是一个毒品。」

这个荒诞的谐音联系让人哭笑不得,但 10 年过去了,游戏的处境依然也不能说很乐观,依然活在很多媒体和大众的误解和敌视当中,真正改善这种状况,依然尚需时日。

结语

最后值得一提是,相比《QQ 宠物》停运公告中的 「因各种原因」 这种很笼统化的说辞,腾讯在《QQ 音速》公告中写明了原因,「QQ 音速游戏开发商已经解散了开发团队,因此我们将无法继续为大家提供版本内容更新」,坦诚的背后也透露着一丝无奈。

腾讯在感恩节这个日子宣布消息,并足足给了《QQ 音速》现有玩家一年的时间来怀旧、告别,也算是对其历史地位的一种尊重吧。

一位《QQ 音速》的老玩家表示,「当看到退市公告,脑袋里就响起左上 ··· 左下 ··· 右上 ··· 右下 ··· 魔性的新手教程声音。」 从这个意义来说,《QQ 音速》已经成为一代玩家追忆青春的一枚印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游戏研习社(ID:yysaag ),作者为蛋挞,爱范儿经授权发布,文章为作者观点,不代表爱范儿立场。

爱范儿,让未来触手可及。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from 爱范儿 https://ift.tt/2zuItbH
via IFTTT

今天,Apple Store 将你最熟悉的苹果标变红了

如果你今天外出,路过某一家 Apple Store 门店,却发现它的纯白苹果标变成了红色,请不要奇怪。

毕竟,12 月 1 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为了配合(RED)计划,苹果每年都会举办这样一次红色活动。苹果 CEO 蒂姆·库克也专门在 Twitter 上表达了对实现「无艾滋病一代」的愿景。

▲ 图片来自:Michael Steeber

按照苹果营销主管 Greg Joswiak 的说法,全球将会有近 125 家 Apple Store 在今天「变红」——不仅包括了苹果标,门店内的工作人员也会身穿红色衣服。

同时,在 12 月 1 日至 12 月 7 日这段时间里,你在 Apple Store 门店、App Store 应用商店或是苹果在线商城里消费,只要是通过 Apple Pay 支付的,都会将其中 1 美元通过(RED)转捐给 Glbal Fund,后者是一个旨在帮助防治艾滋病的全球金融机构。

此外,苹果还会推出自己的(PRODUCT)RED 系列产品,比如以前各种版本的 iPod 播放器、Beats 耳机、手机保护壳、Apple Watch 表带等,这些产品无一例外都采用了红色外观,还会有很显眼的 RED 角标。

苹果甚至还尝试过将一些第三方 App 的图标也换成了红色,像纪念碑谷便制作过一个以 RED 为主题的特别关卡。

从 2017 年开始,苹果将 iPhone 加入到(PRODUCT)RED 的系列中,第一款彻底变红的 iPhone 便是当时的 iPhone 7/7 Plus,在国内则被称之为「红色特别版」;之后的 iPhone 8 系列也推出过红色版,红黑搭配非常亮眼。

到了 iPhone XR 这代,苹果第一次在首发型号中就把红色版加入进来,也是今年(PRODUCT)RED 项目中的销售主力,除此之外还是以各类保护壳和表带为主。

事实上,这种商业合作已经持续了很多年,而且也有固定的规则。一方面,商业公司设计的这类 RED 红色款都自带一些「特别版」的属性,平时很少能在货架上看到,很容易撬动消费者的购买欲。

另一方面,商品销售额的一部分仍然会通过(RED)捐给 Glbal Fund 基金会,等同于是依靠商业力量来驱动慈善。

既然能赚钱,也能为慈善事业做贡献,自然吸引了不少知名品牌加入。在 RED 官网上,你就能看到亚马逊的 Echo 音箱,Nike 的鞋子,VIZIO 的电视,万宝龙的钢笔,甚至是杜蕾斯的套套,它们都曾推出过专门的(RED)红色款式。

但目前苹果仍然是这个项目的最大捐助者。自(RED) 2006 年创办以来,苹果已经为其筹集到近 2 亿美元的慈善基金,占总数的三分之一。

题图来源:MacRumors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from 爱范儿 https://ift.tt/2PbsFQ5
via IFT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