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31日星期四

好了,终于有一款配得上 iPhone 逼格的手机壳了

好了,终于有一款配得上 iPhone 逼格的手机壳了

20180526-iphone-3

20180526-iphone-1

坦白说,
和今天爱稀奇要介绍这款比,
市面上大多数的手机壳,
都粗俗得就像是姨妈巾。

===========

据说啊,
之前乔布斯还在世的时候,
最反感的一点就是:

老子们挖空心思,
才把 iPhone 的表面做得如此顺滑,
没想到傻逼们买回去之后,
转头就套了个套子在上面……

而且这些套子还无比粗俗!

20180526-iphone-14

当然了,
后来随着苹果的屏幕做得越来越大,
各种外壳花样翻新地收着换新的费用(iPhone 8 的外壳碎一次就能让人破产 – -),
人们发现,
套子其实也不是不可接受啊,
只要逼格上能更上去一点点……

20180526-iphone-15

从这个角度来说,
今天爱稀奇介绍的这款外壳,
是值得每个 iPhone X 机主考虑的——

20180526-iphone-2

20180526-iphone-4

造型极具艺术感,
搭配细密的波纹设计,
整个外壳显得优雅又时尚,
完全配得上 iPhone X 的逼格!

而工艺也是值得一吹的,
完全采用 3D 打印制造,
材质是尼龙纤维,
配上后期的激光加热和抛光工艺,
让整个手机壳显现出一种微妙的木质纹理。

20180526-iphone-5

20180526-iphone-6

20180526-iphone-7

20180526-iphone-8

20180526-iphone-9

20180526-iphone-11

20180526-iphone-12

20180526-iphone-13

有多种颜色可选,这里有售:freshfiber.com



from 爱…稀奇~{新鲜:科技:创意:有趣} https://ift.tt/2xraVg6
via IFTTT

通用打算明年商用的无方向盘汽车,还没跑就拿到了孙正义的 20 亿美元

Uber、ARM、WeWork……越来越长的独角兽名单上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他们的捕获者中都有孙正义的软银集团。

而今天软银集团又捕获了一只成长态势良好的新品种,尤其让人看好的是,这个新品种还拥有着一只史前巨兽的强力血统。

刚刚,软银旗下愿景基金(Softbank Vision Fund)宣布向通用公司旗下专注于无人驾驶及其商业化运作的 GM Cruise 公司投资 22.5 亿美元。

这个事件的双方我们都已经非常熟悉,愿景基金是在去年由软银发起筹措的一只专注于科技领域投资的基金,一年多的时间中得到了苹果、富士康等与软银关系密切的企业的相继注资,现在已经成长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私募股权基金;而 GM Cruise 的前身是美国著名的无人驾驶初创企业,2016 年被通用集团纳入麾下后得以强力发展。

就在今年年初,通用对外界展示了 GM Cruise 开发的无人驾驶汽车,整车去掉了方向盘和脚踏板,目前已在美国旧金山地区展开路试,此前通用曾表示将在 2019 年展开正式商业化的运转。

当前无人驾驶公司的常见商业模式有两种,一是进行开放性的解决方案研究,希望通过授权给尽可能多的汽车品牌来获取收益,二是将全部专利抓在手中,希望推出自有专利的共享出行方式来摊薄成本,像通用这样的巨头在自身加强控制的同时还接受外部注资的并不多见。

经董车会咨询通用方面得知,本次投资完成后,通用基于 GM Cruise 技术开发的全部 IP 和服务并不与软银分享,也就说在本次投资当中,软银方面最大的财务收益将来自于未来 GM Cruise 继续升值之后的估值价值。

反之,通用得到这笔投资的好处在于可以减轻自己的资金压力,在资本配置方面拥有更好的可支配性。

软银对 GM Cruise 的投资将分两批完成,在本次交易确定之后,愿景基金将支付首笔 9 亿美元,而其余的 13.5 亿美元将在 GM Cruise 开始商业部署时及时完成补缺。

这 22.5 亿美元将让软银占有 GM Cruise 19.6% 的股份,希望两笔投资到位之时,我们已经可以看到 GM Cruise 的车辆在街上开心的奔跑了。

你说无人驾驶烧钱么?即便拿到了这 22.5 亿美元,通用自己还表示要继续注资 11 亿美元。你说无人驾驶赚钱么?就在两年前通用买下 Cruise 时只花了 10 亿美元。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from 爱范儿 https://ift.tt/2xrNHGN
via IFTTT

小米 8 亮蓝版上手体验:三千元内骁龙 845 旗舰又增一员,买买买?

小米今天下午在深圳大运城体育馆一口气发布了 3 款新手机,除了让不少米粉感到惊喜之余,也给科技媒体人们“杀”了个措手不及。

为什么叫“小米 8”?

尽管今年小米依然是给旗舰以“小米 + 数字”的形式命名,但他们在今年跳过了“小米 7”,直接上了到了“小米 8”。按照官方的说法,小米 8 的命名是为了致敬小米手机诞生 8 周年而设。而从 6 到 8 的跨越,也双关意味着这代旗舰带来了比以往更具跨越性的升级。

那么,小米到底在小米 8 这款手机上升级了什么呢?我们先通过上手体验来简单了解一下。

“刘海屏”与雷军的无奈

要说 2018 年智能手机哪个“发型”最潮,“齐刘海”装说自己第二,相信也没谁敢说自己第一了。

今年小米 8 在屏幕配置方面用上了一块 6.21 英寸、比例为 18.7:9 的三星 AMOLED “刘海屏”,分辨率为 2248 x 1080。支持阳光屏、护眼模式、AOD 熄屏显示等等。

尽管“刘海屏”这个设计目前在网络上的评价仍然是贬大于褒,但选用“刘海屏”也是雷军的无奈之举。在发布会上,雷军解释道“因为目前全面屏仍然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在提升屏占比和加入更多传感器的要求下,刘海屏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可选方案。”

小米 8 “刘海”的遮幅要比部分留有“刘海”的 Android 阵营机型,还要更长一些。原因是,小米 8 除了前置相机、距离感应器、听筒以外,还增加了红外照明元件和红外相机,目的是为了提升面部识别在暗光环境下的体验。当然了,顶栏两侧的显示空间将会减少。

在小米 8“探索版”上,“刘海”同样存在但与小米 8 上的“刘海”不同的是,“刘海”部位的红外相机以及元件被 3D 结构光模组所取代。因此,小米 8 “探索版”也成了安卓阵营中首款采用 3D 结构光技术的机型。

为了提升屏占比使用了异形全面屏以外,内部空间的设计也是寸土寸金,本着空间能省就省的原则,没有红外线发射孔,也没有耳机孔却是意料之中。

小米 8 采用了双面玻璃+金属中框设计,虽然算不得非常惊艳,但确实是当下主流设计。值得一提的是,小米 8 的金属中框与机身为统一配色,观感较为自然。而背面的四曲面玻璃在视觉上提供不俗质感的同时,圆润的边角过渡提供了不错的握持手感。

除了面部识别,背面的指纹识别模块也没有缺席,与小米MIX 2S 一脉相承的竖排双摄也被放在了熟悉的位置。

配置依然好货,少有的 3000 元内骁龙旗舰手机

今年小米依然在旗舰的硬件配置方面下足了料。普通版的小米 8 配备了高通骁龙 845 处理器,辅以 6GB 运存和 64GB 起步的存储空间,最大可选择到 256GB 版本。

不过,今年小米并没有在小米 8 的配置上提供存储的高低配版可选,无论是基础的 64GB 还是顶配 256GB ,全系均标配 6GB 运存。而更高的 8GB 运存,则是由小米 8“探索版”独占。

因此,今年三款普通版小米 8 的区别只是在存储空间上。另需一提的是,这一届小米 8 仍然不支持存储卡扩展,建议存储需求较大的用户在入手前先提前考虑好容量需求。

小米一直以来都是安兔兔性能榜中的佼佼者,这次小米 8 也毫不例外地在安兔兔跑分上以 30 万分的成绩拔得头筹。但在我们的实际测试中,小米 8 三次的跑分成绩都是在 26 万~27 万之间,并没有达到官方宣称的 30.1 万。

不过 27 万分的成绩我们认为也是在情理范围内,毕竟这也只是一款骁龙 845 + 6GB 配置的手机而已,如果这配置真能跑出 30 万分,反倒是显得有点夸张了。

(小米 8 安兔兔跑分成绩)

当然,这个连雷军自己都说“咱们看看就好”的验证方式我们还是暂且作为硬件性能的参考,之后我们会在详细评测中,对手机进行其他评测软件和大型游戏测试。

小米MIX 2S 的同款相机,表现还不错

今年小米凭借小米MIX 2S 在 DxOMark 的相机评分中取得不错的成绩,这让小米在相机功能这块更加有自信去卖力发展。本次小米 8 沿用了小米MIX 2S 的同款 CMOS,即索尼 IMX 363。

配置上,小米 8 后置配备双 1200 万像素摄像头,支持 AI 人像美颜和 AI 影棚光效,并且在短视频录制方面,小米也针对目前的主流短视频应用在相机系统内加入短视频编辑功能。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小米 8 的实拍样张,在之后的详细评测中再进行解析。

价格是惊喜

文章的最后来回顾下售价。本次小米共推出了三款普通版小米 8 以供选择,其中,6GB+64GB 版定价 2699 元;6GB+128GB 版定价 2999 元;6GB+256GB 版定价 3299 元,该机将会在 6 月 5 日于小米商城及各大渠道开售。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 8 是目前最低价的骁龙 845 旗舰手机。当雷军在发布会上公布 2699 元起的售价时,全场观众都忍不住“哇”了一声,显然这次小米 8 的定价的确给了大家不少惊喜。

而在不久后,爱范儿也会对小米 8 进行详细评测,敬请期待。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from 爱范儿 https://ift.tt/2LK9bSg
via IFTTT

可口可乐在日本卖酒了,是一款柠檬味的烧酒

可口可乐已经不满足于做你最爱的「肥宅快乐水」了,最近,它在日本卖起了酒。

这次的新品是一款名叫「柠檬堂」的罐装气泡酒(Chu-Hi)。

以日本烧酒、柠檬汁和苏打水等原料混合而成,「柠檬堂」共有经典柠檬、盐渍柠檬和蜂蜜柠檬 3 种口味,酒精含量从 3% 到 7% 不等。

这也是可口可乐成立 132 年以来首款正式发售的酒精饮料。

据日本可口可乐的品牌经理 Patrick Substrom 介绍,这款酒精饮料的灵感来源于居酒屋。为了研发这款新品,他们前前后后跑了不下 50 家居酒屋

就像在居酒屋喝的柠檬烧酒一样清新爽口。

(「柠檬堂」的代言人阿部宽)

(宣传物料和广告走的都是居酒屋风,图自 Rocketnews

卖酒不是贸贸然的决定。可口可乐明显是瞄上了低浓度酒精饮料这个大有可为的市场。

Chu-Hi 是 Shōchū Highball(焼酎ハイボール)的简称,可以理解为烧酒混合饮料。这其实是日本居酒屋常见的一种酒精饮料。

早在二战后的混乱时期,迫于物资短缺,酒鬼们翻出家里的大麦、土豆和红薯等作物蒸馏出烧酒。但因为「自家制」的日本烧酒难以入口,有人灵机一动往里加入苏打水,后来发展到加入果汁或茶等调味,Chu-Hi 就此诞生。

到 1970 年代,它成了居酒屋里最流行的饮料,现在在日本的大街小巷都能轻易买到。

(图自 Gurunavi

跟啤酒相比,「出身平民」的 Chu-Hi 更有价格优势,加上较低的酒精含量和多种果味口味,让它深受年轻消费者(尤其是女性)喜爱。

据经济新闻网站「商业界 Online」报道称,在 2017 年 1 月至 10 月期间,低浓度酒精饮料的销售额达到近 23 亿美元。更早切入这个市场的三得利(Suntory)、麒麟(Kirin)和朝日(Asahi)都已经尝到了甜头。

(三得利的「微醺」系列预调鸡尾酒,最近正在中国起诉 RIO 侵权,图自 Suntory)

可口可乐公司的 CEO James Quincey 这是一次实验,「我们正试着追随消费者。就日本来说,这里的低浓度酒精饮料市场相对发展蓬勃。」

而可口可乐日本分公司的总裁 Jorge Garduno 也表示,这是在原有核心业务以外的一次探索。

「日本市场特供」的实验品

有分析认为,可口可乐推出酒精饮料是对碳酸饮料业务增长乏力的「自救」行为。

近年来健康风潮的兴起,让可口可乐急于摆脱「肥宅专门户」的形象。从低糖、无糖或新口味的碳酸饮料配方调整,到茶饮、水和运动饮料等品类扩张,可口可乐的产品线变得越来越多元丰富。

美国富国银行的分析师 Bonnie Herzog 这些创新给可口可乐的销售业绩带来了生命力,并在 2017 年 11 月作出了「神预测」:可口可乐可能会进军酒精行业。

(图自 salon.com

可口可乐的创新在日本市场尤为明显。2016 年的数据显示,碳酸饮料只占可口可乐日本总销量的 25%。这片不太热爱「肥宅快乐水」的市场,却恰好成了绝好的「新品试验田」。

Garduno 曾接受采访称,日本的饮料市场有着非常激烈的竞争。每年这里有接近 1000 款新品推出,为了不被市场淘汰,可口可乐只能以不断创新来应对。

可口可乐的日本业务部门平均每年会推出 100 款新品,很多都只是试试水……实验就是这片市场的日常,你不能落后于日本快速的产品周期。所以我们一直在寻求创新的机会,希望能为消费者带来有趣的惊喜。

而可口可乐日本的高级营销副总裁 Khalil Younes 认为,日本消费者乐于尝试新事物的态度,也促进了这种创新的氛围。

虽然整体营收只占全球营收的 3.45%,但日本市场为可口可乐贡献了 4 个全球收入超 10 亿美元的品牌,分别是 Georgia 咖啡运动饮料 Aquarius果味水品牌 I LOHAS绿茶品牌绫鹰。现在这是可口可乐公司发展最迅速的市场之一。

(运动饮料 Aquarius)

(Georgia 咖啡)

(绿茶品牌绫鹰)

而这次的新品「柠檬堂」,又是一次「日本特供」的实验品。

可口可乐方面表示,暂时这款酒精饮料只在日本的九州地区(Chu-Hi 的起源地)发售,定价为税后 162 日元(约人民币 10 元)。但并没有推广到日本其他地区的计划。

(图自 Rocketnews

同时因为 Chu-Hi 这个品类太有日本特色,Garduno 表示「也不太可能在日本以外的地区销售」。至于可口可乐下一步会不会再推出其他酒精饮料,暂时也未有消息透露。

看来好奇心爆棚想尝鲜的朋友,只能找代购或自己去一趟日本了。

题图来自 Rocketnews,部分配图来自可口可乐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from 爱范儿 https://ift.tt/2kDQBPC
via IFTTT

看见「差速器」仨字就蒙圈?零分物理基础 2 分钟看懂

(图:GMC Canyon 后轴差速锁)

想象一下有朝一日,当你升职加薪、出任 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走进超跑豪车 4S 店准备一掷千金,却被销售一通“LSD”…“限滑差速器”…“三把锁”之类专业术语搞到迷糊……谁不想做个有知识有内涵的土豪呢?

实在做不成,光有知识也行。

假如当初错过了下面这些,可能我这辈子也搞不懂「差速器」是个啥。

首先,差速器(Differential),准确的说,开放式差速器(Open Differential),是装在汽车驱动轴上(比如前驱车的前轴、后驱车的后轴等),用来调整轴两端转速差的部件。

(有些四驱车型也会在前后桥间的传动轴上配置中央差速器/差速锁。)

日子过得好好的,为什么要有差速器这么一个东西?很简单,因为车需要转弯,而转弯时两侧车轮走过的路径长度是不等的,外长内短,两侧车轮的转速也就自然不等。

内外侧车轮产生了转速差,差速器顾名思义,就是用来实现转速差的。(对于四驱车型,前后轴之间往往也会出现转速差。)

对于非驱动轴,两侧车轮中间可以不相连、独立转动、互不打架,转速差什么的也就无所谓。但对于驱动轴,发动机带动的是整个轮轴、两侧车轮,这时,如何让两边车轮既都拥有动力,又不在转弯时因转速差打架呢?

说到“驱动轴+传动轴”的结构原理,其实你并不陌生,比如说上面这玩意儿。但如果两侧车轮仅用一根轴直接相连,转弯时就必定会有一侧车轮打滑。

乘用车肯定不能像玩具四驱车那样,直接无视掉转弯无差速造成的打滑。所以首先,第一步肯定是要将传动轴两端分开,这样才能允许两侧车轮不等速转动。

那么动力就需要经由另一部件传递到两侧轮轴上,这里用了一根短横杆,它被套在了一侧轮轴上,可以独立于轮轴自由转动。

这时,如果把中间这根横杆改成可转动,就可以在左侧车轮不动/慢速转动时,让右侧车轮保持转速,形成一个小小的、短暂的差速效果。

一根横杆肯定是不够的,要想让这个差速效果继续下去,可以把这些单薄的短杆都换成十字杆,整个系统便能够持续不断地运行。

从正前方看,动力传递到左侧轮轴上连接中央十字杆的活动部件,整个系统既可以保持动力输入,又能够让两侧车轮以不同转速转动。

再进一步,将十字横杆加到更密集,减少部件之间的碰撞,也让动力传递更连贯……

再再进一步,短杆做得更加密集,你就能看出它慢慢演变成了一套齿轮系统……

这样下来,这样一个简易版的差速器齿轮系统就形成了。

动力通过左边轮轴上套着、活动的部件输入,中央的齿轮将动力分配给两侧齿轮,带动两边车轮,同时允许两边齿轮以不同速转动。

为了让整个系统更稳定、连贯一些,将中央齿轮增加到一对,这就是一个基本成形的差速器模型了。

再把传动轴加入到这个模型中,传动轴连接着最左侧的大齿轮,大齿轮和差速器中央那对齿轮刚性相连,它们被套在一侧(左侧)的轮轴上自由转动。

当传动轴转动,传动轴将动力传给左侧大齿轮,左侧大齿轮和差速器中央齿轮同步转动,差速器中央齿轮再带动差速器两侧齿轮,进而带动两边车轮。从传动轴到车轮,通过这样的路径传递动力,便可以做到驱动轮间(or 轴间)差速。

当然,真正装在车辆上的(开放式)差速器,会在这个原理模型的基础上做缩小化、实用化。不过你仍能看出各个零部件对应的原理结构。

在后驱车上,传动轴穿过车底中央连接到后轴差速器,再由差速器分配给两侧轮轴带动车轮转动驱动车辆。

如果你曾经低头弯腰看过大货车的车尾,应该会对后轴中央这样的大鼓包有印象……

而对于现代以来占据多数家用市场的前驱车,前轴差速器往往和变速器整合在一起,于是一般也就看不到「前差速器」的身影。

从画风也不难看出,这段黑白视频年岁不小,它其实是雪佛兰在 1937 年制作的科普视频。虽然距今已近八十高龄,却依旧是你能找到最简单、巧妙、易懂的差速器原理介绍。

至于开头所说的“漂移利器” LSD,即限滑差速器 Limited Slip Differential,以及差速锁 Differential Lock,则又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只是要理解这两者,有必要先明白普通差速器,即开放式差速器的原理。

#欢迎关注爱范儿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范儿(微信号:ifanr),更多精彩内容第一时间为您奉上。

爱范儿 | 原文链接 · 查看评论 · 新浪微博




from 爱范儿 https://ift.tt/2H8fvzv
via IFTTT